化工蠕动泵软管的更换周期没有固定标准,主要取决于软管材质、输送介质特性、运行参数(转速/压力)及使用频率,通常从几小时到几个月不等,需通过定期检查判断更换时机。
影响更换周期的核心因素可分为四类,需结合实际工况综合评估。
1.软管材质:决定基础耐受能力
不同材质的化学稳定性、耐磨性、耐温性差异极大,直接影响使用寿命。
普通橡胶管(如丁腈橡胶):耐受有机溶剂和强腐蚀性介质能力弱,若输送酸碱或溶剂,可能几天内出现溶胀、开裂,更换周期短。
氟橡胶管/PTFE管:化学稳定性强,可耐受大部分强酸强碱和有机溶剂,在常温、低转速下,更换周期可延长至1-3个月。
硅胶管:耐温性较好(通常-60℃至200℃),但抗磨损和抗有机溶剂能力弱,若高频次运行,可能1-2周就需更换。
2.输送介质:加速或延缓软管老化
介质的腐蚀性、磨损性、温度是关键影响因素。
强腐蚀性介质(如浓盐酸、氢氧化钠溶液):会持续侵蚀软管内壁,导致材质分解、强度下降,更换周期可能缩短至几小时到几天。
含颗粒介质(如浆料、悬浮液):颗粒会摩擦软管内壁,造成物理磨损,同时可能卡在软管与滚轮之间,加速局部破损,更换周期通常比输送纯液体短50%以上。
高温介质(如80℃以上的液体):会加速软管材质老化、硬化,尤其对橡胶类软管,每升高10℃,寿命可能缩短20%-30%。
3.运行参数:影响机械损耗速度
蠕动泵的转速、压力直接决定软管的机械疲劳程度。
转速:转速越高,软管被滚轮挤压、摩擦的频率越高,疲劳老化越快。例如,转速从300rpm提升至600rpm,更换周期可能从1个月缩短至2周以内。
压力:系统压力超过软管额定耐压时,软管会过度形变,导致管壁变薄、密封性下降,甚至出现爆裂风险,需提前更换。通常建议在软管额定耐压的70%以内使用,以延长寿命。
4.使用频率:累积损耗的直接体现
连续24小时运行:软管处于持续受力状态,无恢复时间,更换周期通常是间歇运行(如每天运行8小时)的1/3-1/2。
间歇运行:软管有一定时间恢复弹性,磨损速度减缓,更换周期可相应延长。
更换时机的判断方法
由于无固定周期,需通过定期检查确定是否更换,重点关注以下4点:
外观检查:观察软管是否出现开裂、溶胀、变硬、管壁变薄或局部鼓包,出现任一情况需立即更换。
性能检查:监测流量是否明显下降(如较初始流量降低10%以上),或出现泄漏、压力不稳定,说明软管密封性或弹性已失效。
触感检查:用手触摸软管,若感觉明显变硬、发黏(材质溶胀)或出现局部凹陷,需及时更换。
时间记录:对同一工况下的软管使用时间进行记录,形成历史数据,作为后续更换的参考(如上次更换后20天出现流量下降,下次可在15-18天左右提前检查)。